薄膜史:無主數據
《薄膜史:無主數據》
單頻道錄像,超8釐米轉2K數位影像與AI生成影像,12’ 30’’ ,2024
《薄膜史》為多篇章的電影計畫,透過早期影像的生產材料樟腦,來探究軟體影像的前世與今生。AI影像生成的技術透過檔案產出大量的軟體影像,光學不再是成像的關鍵,但鏡頭凝視所造成的剝削並沒有因此而消失。樟腦作為賽璐珞膠卷生產的基底材料,提供膠卷韌性並且使其普及,其易燃性形成早期電影的重要特性。大量使用於二十世紀初,來自東亞南方以及東南亞一帶淺山地區的樟腦,主要生產於台灣,在日治時期的科學調查、現代化開墾以及對原住民戰爭的歷史中成為其材料–影像的特徵,樟樹油脂所製成電影膠卷是現今軟體影像透過影像生產影像的的前世,同時也是山林顯影在影像生產的迴路上所遺失的環節。
《無主數據》
曾經作為電影膠卷材料的樟腦,製作的技術與記憶已經幾乎消失,只有依稀保存在台灣北部山區的腦寮以及檔案庫中拷貝新聞報紙的微卷(micro film)當中。本章節利用日治時期殖民小說中,身為樟腦課職員的主角,其因身份掙扎、精神破碎的心境,與在蒸餾樟腦時所打碎、蒸煮的樟樹過程結合,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所感知的文句與影像,召喚出數據集中的墾殖記憶。